手術險大揭密!手術險真的有需要嗎?

目錄

手術險是什麼?真的有需要嗎?

這幾年,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與手術型態改變,「手術險」的討論度不斷攀升,許多人以為實支實付醫療險就夠,但在實際發生手術時,才發現還有不少自費項目無法理賠。
這篇文章將一次解析手術險的保障範圍、與其他醫療險的差異,以及怎麼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手術險。

手術險真的有需要嗎?

 

需要!

特別是目前的醫療環境。

在現代社會,醫療保險已成為許多人必備的生活保障之一。

 

手術險的內容是什麼?

 

手術險是一種特定類型的醫療保險,在提供對於因意外或突發疾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個人提供醫療補貼。

終身手術險通常可以提供給被保人一生時間內對於各種不同類型的手術治療提供補助金或賠償金。

而定期手術險卻又能創造出更高的 CP 值,但卻不保障終身。

手術險比較優點缺點
終身手術險
  1. 繳費滿期後,保障終身
  2. 固定保費,已繳費當下歲數換算投保保費
  3. 若皆未用到手術理賠,可以當作祝壽金
  4. 為主約可以額外附加附約
  1. 保費較高
定期手術險
  1. 保費較低,可以做為高 CP 值搭配
  2. 固定保費,已繳費當下歲數換算投保保費
  1. 只保障至 85 歲
  2. 須繳費至 85 歲

 

手術險推薦

 

手術險名稱凱基人壽 超術配手術終身保險 MAHUIA凱基人壽 好術配手術定期健康保險附約 MAJIUA
投保歲數10 年期:0 歲 ~ 65 歲   /   20 年期:0 歲 ~ 60 歲0 歲 ~ 65 歲 
投保限額1,000 ~ 3,000 元 (單位:每百元)500 ~ 3,000 元(以百元為累計單位)
保障期間保險年齡到達 100 歲之保險單週年日85 歲滿期/被保險人保險年齡到達 85 歲之保單週年日
繳費方式分年繳、半年繳、季繳、月繳等四種分年繳、半年繳、季繳、月繳等四種
承保範圍

1、手術醫療保險金 

2、特定處置保險金 

3、創傷縫合處置保險金 

4、所繳保險費(並加計利息)的退還、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

5、祝壽保險金  

1、手術醫療保險金 

2、特定處置保險金  

投保特色

1、涵蓋門診手術、住院手術、特定處置,保障廣

2、手術項目 1,499 項、特定處置 166 項,項目多

3、手術最高給付 80 倍,倍數高

4、3,000 倍醫療帳戶,總額高

5、限期繳費保障終身,保費平準不漲價

1、1,500 倍醫療帳戶總額

2、手術給付項目高達 1,499 多種,手術項目最齊全

3、98 項特定處置給付,額外升級防護

4、 0 ~ 65 歲皆可投保,手術醫療免煩惱

投保舉例

假設 30 歲男性

30 歲男性,保額 1000 元,繳費年期 20 年

保費:11,800 元

手術定額

  • 住院手術:3,000 ~ 80,000 元/次 (詳保單條款附表一相對應之手術給付倍數)
  • 門診手術:3,000 ~ 80,000 元/次
  • 特別處置:500 ~ 40,000 元/次 (詳保單條款附表二相對應之特定處置給付)
  • 意外創傷縫合:500 ~ 3,000 元/次 (詳保單條款附表三相對應之創傷縫合處置給付)

根據門診或住院、手術種類、手術位置、手術等級等,按保險金額的倍數或比率定額給付

身故保險金

  • 給付金額:所繳保險費的 1.06 倍 (按「總繳保費 x 1.06 倍」扣除「已申請之醫療保險金總額」後退還)
  • 祝壽金:所繳保險費的 1.06 倍 (保險年齡到達一百歲)

基本壽險保障。

保單條款

30 歲男性,保額 1000 元,繳費至 85 歲

保費:4,330 元
主要給付項目

手術定額

  • 一般手術:3,000 ~ 80,000 元 (手術項目給付倍數參考條䤭P.7~26 頁。)
  • 特別處置:500 ~ 40,000 元 (特定處置項目給付倍數參考條款P.27~28 頁。)

根據門診或住院、手術種類、手術位置、手術等級等,按保險金額的倍數或比率定額給付

保單條款

 

但在選擇手術險時,要注意確認所包含的範圍、限制和賠償金額是否符合個人需求和預算。

在選購手術險時,建議事先了解自己的需求並比較不同產品之間的差異。

只有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手術險才能在需要時得到最好的醫療支持和財務補助。

 

手術險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擁有?

 

手術是一項高風險的醫療程序,無論是意外傷害還是突發疾病,都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沒有足夠的保障,這將會對家庭造成沉重的財務壓力。

年輕時可能不覺得需要這種保障,但當年紀漸長或健康出現問題時,就能感受到其價值所在。

在選擇手術保險時,除了注意保費和醫療範圍外,還需要注意保單內容是否清晰明確、理賠流程是否方便快捷等方面。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不清楚之處,建議向專業人士諮詢。

如果有手術險相關疑問,保險王是您挑選的好選擇,團隊強大,評價高分,各種服務都能協助。

購買足夠的手術保險不僅可以讓您更加安心和放心,也能確保家庭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希望每個人都能關注並重視自己和家人未來的健康問題!

 

真實案例(dcard網友投稿)

 

案例一:

35 歲的阿明(化名)平時身體健康、很少生病,卻在某天因為腹部劇痛被緊急送醫。

醫師診斷是「急性闌尾炎併腹膜炎」,需要立即手術。
原以為只是小問題,沒想到一場手術,成了家庭財務的臨界點。

手術花費:

項目費用
急診與檢查費約 5,000 元
手術與麻醉費約 30,000 元
住院約 10,000 元
自費藥品與耗材約 45,000 元

沒有合適的保險支援,小明只好向親友借錢支付醫療費用。尤其術後休養兩個月無法工作,收入中斷,房貸與生活費壓力瞬間湧上。

 

案例二:

網友的媽媽王小姐 42 歲,原本只是覺得肩膀常常痠痛、手臂麻麻的,以為是姿勢不良。後來去醫院做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右側乳房有腫瘤,需要盡快動手術切除。

王小姐選擇了微創切除手術,術後住院 3 天。健保雖支付部分費用,但還是有不少自費項目,如特殊麻醉劑、止痛貼片、超音波刀等。

項目費用
手術與麻醉費約 75,000 元
住院約 9,000 元
自費耗材與藥品約 57,000 元

所幸她三年前透過朋友建議,投保了一張「終身手術險」以及醫療實支實付等附約,保險公司能夠理賠她手術的費用以及自費的費用。

 

這些真實案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無法預測的風險下,擁有足夠的手術險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不管你目前多健康、多年輕,意外總是會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

 

有實支實付手術險還需要嗎?.

 

需要!理賠方式不一樣!

手術險與實支實付理賠差異?

 

手術險主要以(定額×倍數)理賠,實支實付以額度內雜費理賠。

實支實付大多解決需要花大錢的項目,包含自費材料、病房升等、雜費內容,目前實支實付以一張為限。

手術險解決過去需要住院的手術,目前可以用門診手術,理賠相同倍數,補貼休養所需的薪資補償。

可與實支實付搭配,解決住院與門診所需要自費項目面臨的問題。

 

依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得知,目前全台掀起關病房潮,空有病房,卻無法住院的怪現象。

最大原因是醫療人員的短缺,無法符合法規護病比的要求而只好關病房。

許多中度、輕度的病症在醫師的判斷下,會盡可能用門診手術做治療,讓病患不須住院。

並且,隨醫療進步,過去需要住院的手術,目前的技術可以用門診手術來治療,也不需要住院。

所以,綜合醫療環境與科技發展,手術險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未來不容忽視。

 

手術險相關Q&A

 

1.診所手術可以申請理賠嗎?

 

在投保人認知中,只要有符合切除、麻醉、縫合等手術治療,就是門診手術,保險公司一定會理賠。 尤其拜醫療技術進步所賜,許多原本需要住院才能做的手術,已經變成門診手術,不用住院的門診手術也能獲得理賠。

 

2.開刀有健保給付嗎?

 

取決於該手術是否為健保給付的品項,而非所有手術都涵蓋在內。 健保會針對符合醫療必要性與侵入性規範的特定手術項目進行給付,例如某些小型門診手術(如健保 227 條款規範的手術)。 部分先進技術(如達文西手臂手術)或非必要醫療行為的手術,如整形等,可能需要自費。

 

3.保險診斷證明可以請幾份?

 

保險診斷證明書的份數取決於您申請理賠的保險公司數量。 診斷證明書沒有正副本之分,所以若需要向多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就必須向醫院申請相同數量的診斷證明書,並將它們交給各自的保險公司。 

 

4.手術險是必要的嗎?

 

許多人認為只有年長者才需要手術險,因為他們發生的機率較高。 然而,手術險對所有年齡層都是重要的。 年輕人也可能因意外傷害、急性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需要手術。 實際上,提前購買手術險可以在年輕時享受較低的保險費,同時確保在需要時有足夠的保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