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怎麼買?」 幾乎是理財規劃裡最常見的問題。
有人覺得保險很複雜,有人認為買了就是浪費錢,
但其實保險的本質是「用小錢轉嫁大風險」,幫助我們在面對疾病、意外或重大事故時,能夠減少財務壓力。
這篇文章將帶你從最基礎的「保險是什麼」開始,
逐步認識各種類型的保險,並提供購買順序與選擇重點,幫助你打造最適合自己的保障規劃。
保險是什麼?
保險的核心概念,就是「風險轉移」。
當個人或家庭可能面臨疾病、意外、財產損失等風險時,
透過保險公司設計的商品,我們可以繳交一筆保費,
讓未來可能發生的高額支出,轉由保險公司分擔。
- 你付小額保費 → 保險公司提供大額保障。
- 保險不是投資,而是「財務安全網」,避免一場病或一場意外就掏空積蓄。
保險種類
依照我國保險法第十三條之規定:
1.保險分為財產保險及人身保險。
2.財產保險,包括火災保險、海上保險、陸空保險、責任保險、保證保險及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其他保險。
3.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及年金保險。
- 人身保險:保障人的生命與健康,例如壽險、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
- 財產保險:保障財產的安全,例如汽車險、火險、住宅險。
在個人規劃上,人身保險是首要考量,因為最直接關乎到醫療費用、收入替代與家庭責任。
投保順序
許多人問:「保險那麼多種,該先買哪一個?」
一般建議的投保順序如下:
醫療險(實支實付、手術、住院)
→ 確保住院、手術、藥費不會壓垮財務。
意外險
→ 補強突發事故保障。
重大傷病險 / 防癌險
→ 對抗高額醫療費用,像癌症、重大疾病。
長照險
→ 需要長期照顧的狀況提供保障。
壽險(依家庭責任決定)
→ 適合有家庭經濟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