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醫療險時最常會問保費多少?
理賠怎麼賠?怎麼樣不會賠?
我會不會損失什麼?
這裡一次讓你看得明白 !
購買醫療險時最常會問保費多少?
理賠怎麼賠?怎麼樣不會賠?
我會不會損失什麼?
這裡一次讓你看得明白 !
等待期,就是無法理賠的的時期。
醫療險會有等待期,在等待期發生任何事情不會理賠。
這是為了避免「帶病投保」或「投保後馬上住院治療」的問題。
1.醫療險中的實支實付、住院日額、手術,等待期通常為 30 天
2.癌症險會比較特別,通常是 90 天。
3.意外險通常沒有等待期,隔天即生效。
建議:愈早投保愈好,因為等待期不可避免,提早啟動保障才能降低空窗期風險。
很多人投保後,可能因為經濟壓力或重複規劃,會考慮「解約」。
那麼,醫療險解約能不能拿回錢呢?
需區分保單類型:
1.定期醫療險:通常會退還未到期保費,解約損失較小。
2.終身醫療險:通常這類商品有類似儲蓄功能,解約金會比定期險來的多。
可以翻閱保單條款,有看到保單價值準備金或是解約金,這張保單就有解約金功能。
依據所得稅法第 17 條列舉扣除額,「人身保險費」可納入綜合所得稅的 保險費扣除額。
扣除額上限:24,000 元
重點:通常保險公司會自動將所繳保費費用傳至國稅局,不須額外提出證明。
醫療險依照保險法規定,
由保險契約所生之權利,自得為請求之日起,經過二年不行使而消滅,
事故發生後兩年之內皆可提出理賠申請。
醫療診斷書或住院、外科手術證明,是經醫師診斷後的證明文件,記載醫療院所名稱、就醫患者個人資料、病歷號碼、診斷病名、住院天數、醫囑等專業醫病及客觀事實。
骨折時,需提供X光片或光碟。
依據保單條款約定應備相關檢驗或病理切片報告。
醫療險的理賠時間通常是備齊文件後 15 日內,但實際時間會依保險公司審核速度而異。
理賠處理時間
法規規定:
根據《保險法》第三十四條,若要保人或被保險人已備齊所有證明文件,保險公司應在約定期限內給付。
若無約定期限,則應在接獲通知後 15 日內給付。
實際情況:
如果保險公司在 15 天內仍未理賠,超過天數的部分會加計利息一併給付。
不過,審核時間長短會因案件複雜度、文件是否齊全、是否需向醫院查詢等因素而延長。
當要保人未在限定時間內繳保費,保單就可能進入「停效狀態」,保障停止,無法申請理賠,
若沒有及時處理保單會進入「失效狀態」。
1.寬限期繳納:多數保險公司會提供 30~60 天寬限期,期間繳費即可恢復保障。
2.復效申請:若超過寬限期,保單進入停效,可向保險公司申請「復效」,需補繳保費,甚至需健康檢查。
建議:可設定帳戶自動扣繳,或是使用信用卡,避免沒有繳費而保障中斷。
1.等待期 → 投保愈早愈好,避免空窗期。
2.解約 → 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才有解約金。
3.強制執行 → 醫療理賠金通常不會被扣押。
4.報稅 → 醫療險保費可列入扣除額,每人每年上限 24,000 元。
5.失效 → 保費可設定自動扣繳,避免保障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