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險是什麼?癌症險怎麼挑?
隨著癌症治療越來越多元,醫療費用也不斷攀升,因此癌症險成為了多數人關心的保障之一。
癌症險是什麼?癌症險怎麼挑?
隨著癌症治療越來越多元,醫療費用也不斷攀升,因此癌症險成為了多數人關心的保障之一。
專門針對癌症診斷與治療過程提供經濟補償的保險。
不同於一般醫療險只針對住院或手術理賠,
癌症險會根據你是否罹癌、治療方式、治療次數來提供理賠。
1.一次給付型:
只要醫師診斷確定罹癌,就能直接領一筆保險金,例如 100 萬。
這筆錢可以自由運用,無論是醫藥費、生活費、甚至是看護都可以。
2.療程型:
針對實際發生的癌症化療、放療費用、回診若健保沒給付,甚至請看護都行。
社會新鮮人可以先買「一次給付型」補足緊急資金,再搭配「療程型」強化完整保障。
市面上的癌症險琳瑯滿目,該怎麼挑?這裡提供幾個比較重點:
| 商品類型 | 優點 | 缺點 |
|---|---|---|
| 一次給付型 | 領錢快、用途自由、CP值高 | 若金額不足,治療期間可能還不夠用 |
| 療程型 | 不用擔心後續門診、化療費用 | 費用會調整 |
| 終身混合型 | 一次給付+療程都有,保障完整 | 保費較高 |
學生、新鮮人預算有限,可以先求有再提高保障額度。
愈早買愈划算,年輕人是投保黃金期。
癌症險理賠條件,通常以「醫師診斷確定罹癌」為基準,但仍有細節差異。
文件一定要齊全,尤其是「診斷證明書」與「醫療收據」,少一樣理賠就可能卡關。
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該怎麼設計癌症險保單,才能花小錢買到大保障?
為什麼要這樣搭?
癌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現代社會壓力大、飲食生活西化,年輕人罹癌比例逐年上升。
對於剛出社會的小資族來說,癌症險的保費相對便宜,
卻能在關鍵時刻撐起一個家庭的經濟安全網。
買癌症險的三大關鍵:
至少應規劃為新台幣 100 至 200 萬元以上,足以應付初期治療費用並補貼生活開銷。
若預算許可,可提高至300 至500 萬元,以應對可能的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高昂費用。
癌症險通常建議購買,因為台灣癌症發病率高,且治療費用可能非常龐大,癌症險可以提供經濟上的支援,減輕治療期間的壓力。
容易罹患癌症的人包括有遺傳風險、生活習慣不良、飲食不健康、壓力過大、體重過重、或是長期接觸環境中有害物質的人(抽菸、飲酒、愛吃油炸或煙燻食物、缺乏運動)。
癌症治療的花費一個月至少約需要 10 萬。一年的癌症治療花費可能會超過 100 萬。